今年以來,在市委、政府的領導下,全市就業創業和人才服務工作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以促進就業、鼓勵創業為重點,積極推進政策落實,推動城鄉勞動者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就業創業工作穩步推進。為及時、準確掌握2019年一季度就業情況,我局通過深入企業、工業園區實地調查、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對我市就業形式進行了調研,基本掌握了一季度就業形勢。
一、基本情況
一季度,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5%,城鎮新增就業2636人,同比增加2.3%,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507人,同比減少118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60人,同比增加83人,創業帶動就業1299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927人。調研樣本為全市77家企業,涉及制造業、紡織、物流、批發零售、食品加工等11個行業,其中,食品加工業占25%。所調研的77家企業中,用工情況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二、就業形勢分析
(一)從企業運行情況來看。根據市工信局提供的數據,截止目前,停產減產企業仍較多。去年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停產企業35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4.6%,崗位減幅為9.4%;有150家企業累計產值同比負增長,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40.4%。第一季度產值下滑及停產半停產企業多,失業人數小于就業崗位數量。就業崗位與求職登記情況分析,全市就業崗位基本能滿足失業人員求職需求。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人數等未出現明顯波動;農民工外出務工基本穩定,與去年同期相比無較大變化;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市就業形勢基本穩定。
(二)從企業用工需求來看。調查顯示,全市企業總體用工需求與去年同期相比雖然有所減少,“兩節”后部分企業擴大再生產規模,大多數企業開始招工,生產一線人員需求增大。例如:寧夏錦泰新材料、中濤新材料、中電投寧夏能源鋁業青鑫炭素、寧夏沃野肥業等生物化工制造企業用工規模有所增長。調查的77家企業中有90%以上的企業崗位穩定,沒有裁員、減薪的計劃,企業工資待遇水平有所提升。
(三)從行業用工情況來看。紡織、食品加工、餐飲服務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形勢依舊嚴峻,依然存在“招工難”問題,紡織企業達到85.3%、食品加工企業66.5%、飲服務業45.1%。主要原因分析:47.9%的企業認為存在“招工難”主要是“求職者對薪酬期望值過高”,居各選項之首;21.6%的企業選擇“符合崗位要求的應聘者減少”居第二位。第一季度,全市房地產業、制造業、計算機服務業等行業,受相關因素的影響,用工明顯縮減,用工計劃有所“減少”。
(四)從企業用工結構來看。年齡結構方面,大多數企業招聘25—35歲年齡階段的人員;文化程度方面,企業除對招聘的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學歷要求較高外,大多數對招聘人員的文化程度要求不高;性別方面,主要與需求工種有關,如車工、紡織工偏向女性,生產操作、繁重的體力工則多數需要男性?傮w來看,勞動用工素質不高、現代化水平低、人才流失迅速。
(五)從企業經營狀況來看。調查顯示,95.4%的企業對本企業綜合經營狀況預期評價為“良好”或“正!,與上年同期持平。96.3%的企業對本行業總體經營狀況預期評價為“良好”或“正!,比上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
三、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我市就業情況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經濟結構調整,企業用工難與城鄉勞動者就業難并存;二是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三是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突出,“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殘疾人等形成了就業困難群體。四是勞動力素質與崗位需求矛盾突出,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相對滯后,培訓層次較低。五是就業形式多樣化使勞動關系更加復雜化,加大了穩定就業和提高就業質量的難度。六是資金問題仍將是困擾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受技術、資金等多方面因素制約,小微企業生產經營仍面臨較大困難。
四、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全力打造人力資源交易中心。
充分發揮各級市場配置人力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建立健全統一、靈活、規范的人力資源交易中心,完善各項服務功能,提升就業服務水平,為城鄉勞動者創造公平就業的服務平臺。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積極推進公共就業服務標準化、制度化、專業化和信息化建設,建立各縣(市、區)為支撐、覆蓋城鄉民生服務中心的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絡,促進城鄉勞動者實現就業,促進周邊城鄉富余勞動力實現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增加勞務經濟收入。
(二)推動創業帶動就業,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全面落實鼓勵支持創業各項政策,以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退伍軍人、失業人員等創業就業群體為重點,加大創業擔保貸款力度。完善創業擔保貸款和服務規程,簡化程序、降低門檻,為創業者提供便捷高效優質服務。擴大就業資金使用范圍和規模,以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三)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能力。將職業培訓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強城鄉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結合培訓對象的培訓需求,創新措施推進培訓工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企業崗位培訓、學校教育培養、個人崗位提高等方式,廣泛依托社會培訓資源開展職業培訓,加大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訂單式培訓力度,激發社會培訓機構的積極性。建設扶持一批能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的職業培訓基地。提高職業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
(四)全力實施就業扶貧工程,完成脫貧攻堅工作任務。把就業脫貧作為政治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強化工作落實,加大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工作力度,多管齊下,提高就業扶貧精準度,促進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全面落實各項補貼政策,強化鹽同紅三縣(區)閩寧勞務協作工作,扶持壯大勞務中介組織和勞務經紀人隊伍,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和跨省勞務輸出穩定轉移就業。落實產業扶貧政策,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工則工的原則,鼓勵支持自主就業創業、脫貧增收。
(五)提升企業用工服務水平,破解企業招工難問題。
通過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公共就業專項服務活動,為城鄉勞動者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深入開展企業用工調查,全面準確掌握企業用工需求,打通校園和企業“就業通道”,積極與區內外高校聯系,通過組織洽談會、校企對接等系列活動,幫助企業招聘到所需的技能人才和普通員工。充分發揮各縣(市區)就業創業部門、基層民生服務中心作用,鼓勵支持城鄉勞動者到各類企業實現穩定就業。
(六)全面落實就業創業政策,促進重點群體就業。認真落實社保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就業援助、職業培訓、援企穩崗、創業補貼等政策措施,有效促進困難群體實現就業。以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補貼政策為抓手,積極與區內外高校建立聯系協作機制,開展校企聯合招聘會、人才大集、創業訓練營等活動,拓寬就業渠道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充分發揮創業孵化園、創業基地建設的示范帶動引領作用,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復轉軍人、返鄉農民工等各類創業者,通過發展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創辦創業實體等生產經營主體自主創業,創造新崗位帶動更多的勞動者實現就業。
吳忠市就業創業和人才服務局
(2019年3月22日)
|